〔自由時報記者邱芷柔/內埔報導〕背著一把弓在棉花上彈,是傳統的手工棉被作法,六十三年次的張俊忠從小生長在製作手工棉被的家庭,當完兵後繼承家業,擁有一把有百年歷史棉弓,張俊忠說,這把棉弓從日治時期傳承下來,是從墳墓挖出的棺材上蓋製成的,老一輩的師傅說,用棺材做的棉弓,操作一整天也不會腰痠背痛,相當有靈性!
用棺材上蓋一體成型製成的棉弓,由師傅傳給弟子,一代傳一代,張俊忠說,據老一輩的師傅表示,為了因應日治時期的政策,必須搬走田中的墳墓,所以會有可以利用的棺木,棺木不少是上等檜木,在地底下吸收水氣後讓材質更加堅韌,但他認為「靈性」應該是來自對棉弓的情感與對彈棉被的專注,才會讓人忘卻辛苦。
手工棉被製作相當耗時,必須經過開棉、鋪棉、彈棉、壓篩到牽紗、掄紗等程序,其中「彈棉」是製作一件好棉被最重要的步驟,張俊忠說,棉花透過彈棉的步驟,棉絮會緊密結合,也會更均勻鬆柔,學徒平均需要累積三年經驗才能將棉彈好,一床保養得宜的手工棉被,使用五十年不成問題。
手工棉被又叫做夫妻被,除了製作時必須兩人同心協力,一人拉一角製作,在傳統習俗中,媽媽也會在女兒出嫁時贈送一床棉被,蘊藏照顧女兒的意思,但手工棉被,一天頂多生產兩床棉被,耗時耗力。
張俊忠說,許多老師傅因為歲月和體力的關係,加上苦無接班人,傳統技術漸漸式微,但他認為其實沒有夕陽產業,只有夕陽心態,只要用正面積極的態度,絕對可以讓傳統產業轉型,他也透過網路拍賣拓展客源,不僅吸引全台各地顧客,最遠還賣到阿根廷。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%E7%99%BE%E5%B9%B4%E6%A3%BA%E6%9D%90%E6%9C%A8%E5%81%9A%E6%A3%89%E5%BC%93-%E5%BD%88%E6%A3%89%E8%A2%AB%E4%B8%8D%E8%A6%BA%E7%B4%AF-221807506.html
- Apr 25 Thu 2013 10:21
百年棺材木做棉弓 彈棉被不覺累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